smtang135

比薩斜塔

      說到斜塔,人們自然想到比薩斜塔。其實世上斜塔不少。我國就有多座著名的斜塔 ,而且建塔時間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更早。 有的斜塔的傾斜度還超過比薩斜塔,迄今依然屹立無恙。例如:定林寺塔 (又 定林寺塔稱方山斜塔 ),坐落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始建於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塔高約14.50米,為七級八面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 底層和二層內部為方形,三層以上則為圓筒形。 在第五層設木架以承剎桿。 底層僅南面開門,中央有石雕須彌座,東、西、北三面有佛龕。 其他各層均四面開門。 塔身用磚砌成仿木結構的柱枋、斗拱。 因年久失修,腰檐、塔頂及塔剎已毀,塔身向北傾斜7.59度,經過糾偏後保留斜度為5.3度,超過聞名於世的意大利比薩斜塔。


       又如虎丘斜塔坐落在江蘇蘇州市虎丘山上,始建於公元959年,比比薩斜塔早200多年。 該塔七層八角形,高47米,由於塔下基石傾斜、 岩石風化等原因,造成塔傾斜,現已偏離中心線2.82米。


       還有應縣木塔又名釋迦塔 ,坐落於山西省應縣城內北佛宮寺內,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方才增修完畢。 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為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與巴黎埃菲爾鐵塔和比薩斜塔並稱為世界三大奇塔。


       回頭說比薩。它位於佛羅倫斯以西三十公里,阿諾河口附近,所以看到中橋(Ponte di Mezzo),便知比薩到了。 


中橋 

      自11世紀至13世紀,比薩都市的發展以商業為主;文藝復興運動在此開花結果,物理學大師伽利略誕生於此地。全城最重要的地方,是城中央有個綠草如茵的大廣場,名為「教堂廣場」(Piazza del Duomo),又名「奇跡廣場」(Piazza del Miracoli),所謂「奇跡」,因為全世界絕少見到在一個小小廣場,可以矗立四座建築物,包括斜塔、主教座堂、洗禮堂和紀念墓室,全是建築傑作。 


奇跡廣場 


      比薩主教座堂(Duomo di Pisa),正式名稱為聖母升天主教座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Assunta),是天主教比薩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一座建於中世紀的羅馬式建築傑作(1063年-13世紀),彰顯比薩海上共和國的威望和財富。著名的比薩斜塔即為該堂的鐘樓。座堂是舉世唯一全用純白雲石建成的建築物,正面是拱形屋頂,壁柱見色彩斑斕的裝飾,明暗交替的花邊,以及菱形圖案。最特別是入口的四道門,其中一門是博納諾(Bonanno Pisano)設計,獻給比薩的守護神聖拉涅利(Rainerius),迄今仍完整無缺,富有藝術價值,因為全道門有數十幅雕刻,既有拜占庭風格,也有意大利中世紀的藝術特徵。堂內展出名畫及雕塑,最值得一提的是堂中央從高高的天花板吊下一支名為「伽利略燈」的蠟燭燈。




聖拉涅利門 


伽利略燈和圓頂 

      聖若望洗禮堂(Battistero di San Giovanni)是一座用大理石砌築的宗教建築,建於1152年,以取代舊堂,1363年完成。它高54.86米,周長107.24米,是意大利最大的洗禮堂。洗禮堂為從羅馬式建築過渡到哥特式建築風格的例子。下層使用羅馬式的圓形拱門,而上層採用哥特式風格的尖拱。室內裝飾簡潔樸素。中心為八角形洗禮盆。講道台為尼古拉·皮薩諾(Nicola Pisano)在1255年至1260年的作品。該堂有內外兩層屋頂,內層為金字塔形屋頂,外層為圓頂,兩層之間形成共鳴腔。這樣的設計使之內部聽覺效果完美。


 洗禮堂 


正門 


 講道台 


洗禮盆

       比薩斜塔是座堂的獨立式鐘樓,位於座堂的後面,是奇蹟廣場三大建築之一。鐘樓1173年8月9日開始建造時的設計是垂直豎立的,原設計為8層,高54.8公尺,但是在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所造成。比薩斜塔毫無疑問是建築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築。在發生嚴重傾斜之前,它大膽的圓形建築設計已經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獨創性。在更大程度上,它在借鑑前人建築經驗的基礎上,獨立設計並對圓形建築加以了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比薩風格。比如,鐘樓的圓形設計被認為是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築形成反射而相對應,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圓形後殿的曲線設計。更重要的是,鐘樓與廣場上對圓形結構的強調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偉的同樣是圓形的洗禮堂奠基以後,整個廣場更像是有意設計成耶路撒冷復活教堂(Anastasis)的現代版本。座堂、洗禮堂和鐘樓之間形成了視覺上的連續性。 







      傳說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的觀點。 

      荊冕聖馬利亞堂(Santa Maria della Spina)約建於1230年,比薩哥特式建築風格,1325年後擴建。「荊冕」之得名,據稱是1333年將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戴荊棘冠冕的一部分帶到這裡。該堂外部完全由彩色大理石裝飾,並有玫瑰窗,以及14世紀比薩主要藝術家雕像,包括弗朗西斯科盧波、安德烈·皮薩諾,以及他的兒子尼諾·皮薩諾和托馬索·皮薩諾等人。與豪華的外觀相比,內部顯得相當簡單。堂內有哥特式雕塑的傑作「玫瑰聖母」,由安德烈·皮薩諾和尼諾·皮薩諾創作。



      在街中亂晃,一定會看到一個又一個的比薩店。意大利的比薩皮薄又脆,比薩上的醬料也和其他地方的味道不同,咬下去薄脆多汁,令人回味。究竟比薩和披薩可有關係?披薩(Pizza),根據字典上的解釋為:「混合著不同食材、番茄及芝士烘焗而成的餅」。歷史文獻中最早描述類似披薩的食品見於古希臘那不勒斯。公元前3世紀,羅馬的第一部歷史中提到:「圓麵餅上加橄欖油、香料和蜂蜜,置於石上烤熟」;以及「薄麵餅上面放起司和蜂蜜,並用香葉加味」。在龐培城遺址附近,考古學家也發現了類似現今比薩店的房址。儘管上述的食品與今天的披薩很相似,然而現代製備披薩必須的原料-番茄,要到大約公元1500年後,才由哥倫布帶著新世界這種果實回來,所以比薩(Pisa)與美味的食品披薩(Pizza)沒有任何關係。


  

 

 
 

 
 

 

 
 

 


评论(1)